您现在的位置: 雷小明教授个人网站 >> 周围血管病 >> 脉管炎 >> 正文

什么是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累及血管的炎症性、节段性、周期性发作的慢性闭塞性疾病,主要侵犯四肢中小动静脉,以下肢血管为主,少数病例病变可累及心、脑、肾、肠等脏器血管,是常见的慢性肢体动脉闭塞性疾病。因为该病导致肢体动脉血管闭塞,所以主要出现肢体供血不足的症状。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好发于20~40岁间的青壮年男性,尤其是有吸烟史和(或)受冻史者以及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家族史者。当肢体出现发凉、怕冷、麻木,行走一段距离后感觉下肢酸痛(临床称为“间歇性跛行”),手足部皮肤颜色苍白、发紫、小腿反复出现红肿疼痛硬结,手指或足趾出现难以愈合的溃疡时,应怀疑是不是得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尤其是青壮年男性而又喜好吸烟者,则应当高度警惕。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约为8/10万,近年来其发病率随呈下降趋势,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对患者的危害仍不能忽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发病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点,在我国北方较南方多见,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还有鲜明的年龄和性别特征,主要发生在青壮年时期,且男性远多于女性。
    发病与季节有较密切的关系,绝大多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对寒冷极为敏感,据我国有关资料统计,有寒冻史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22%~89.7%。寒冷可引起血管发生痉挛和收缩,血管内皮损伤,血流量减少,肢体的供血状况更差,从而诱发或加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所以,秋季、冬季常是发病或病情加重的季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在秋冬季节应尽量待在温暖的环境中,随时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避免疾病复发或病情加重。

二、为了便于掌握临床诊断和辨别病情的轻重,根据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病过程,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表现分为三期:
Ⅰ期(局部缺血期)
主要表现为患肢麻木、发凉、酸胀和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和/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可伴有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Ⅱ期(营养障碍期)
除第一期的临床表现外,患肢缺血性疼痛由间歇性跛行转为持续性静息痛,并出现患肢营养障碍表现,如皮肤干燥、无汗,皮肤苍白、瘀紫或潮红,趾甲生长缓慢、增厚变形,汗毛脱落,小腿肌肉萎缩等。甚则夜间疼痛而无法入睡(静息痛),这也是本期特征。
Ⅲ期(组织坏死期)
在第二期病变的基础上,患肢出现缺血性溃疡、坏疽,开始为干性坏疽,继发感染后转变为湿性坏疽。
近年来,我国在周围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临床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临床实践不断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将现代医学取栓、溶栓、抗凝、介入、血管转流等良好的诊疗技术与中医持久、稳定、安全、可靠的疗效溶为一体,才能获得临床最佳治疗效果。
一、中西医结合药物保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是根据患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类型以及具体病情,辨证论治,以改善血液循环、控制病变发展、控制坏疽感染为治疗原则的一系列综合治疗方案。
    石家庄长城医院血管血栓科根据20多年的临床治疗经验总结发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依靠单一药物治疗,难以取得持久、满意的治疗效果,而中西医结合药物保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既能充分发挥中医辨证论治整体调节的特点,同时可以根据病情需要及时应用西医有效的治疗方法,做到中西医优势互补,明显提高了疗效,降低了复发率和病残率,其临床治疗效果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血管科常见疾病,是一种以细小动脉病变为主的慢性顽固性疾病,具有病因复杂、疗程长、治疗困难、极易复发等特点,严重危害着脉管炎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掌握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各个分期的临床表现,尽早给于明确诊断,是脉管炎患者能否早期获得治疗的关键。

这是雷小明教授的个人网站 今天刚刚开通。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雷小明教授的个人的工作生活以及公益活动,还有对于周围血管病及各种疾病的见解和想法。

感谢各位朋友的访问,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电话:13513312206

工信部备案号:冀ICP备16020441号-1

医学观点

奇迹病例

特殊病例

行医经历

微信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