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雷小明教授个人网站 >> 周围血管病 >> 下肢溃疡 >> 正文

下肢静脉溃疡的治疗

      下肢静脉性溃疡是下肢静脉曲张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后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中医称“臁疮”“老烂腿”“裤口毒”“裙边疮”,是周围血管科常见的疾病,也是难治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约为0.5%~1.4%,占小腿溃疡的80%。 

下肢静脉溃疡的治疗 

一、下肢静脉溃疡类型

 中医学认为下肢静脉性溃疡发病多由于湿热下注、脾虚湿盛、气虚血瘀所致。
    溃疡难愈的根本原因与“瘀”的存在有关,气血瘀滞,经络瘀阻,浊邪留恋,瘀滞不化。
   瘀为其本,溃疡为标。也认为禀赋素虚,中气不足或脾虚湿热,加之久站或负重,妨碍气血运行,致血凝瘀阻经络,肌肤失于濡养,湿热下注而发病。也认为由于久站久立等至小腿筋脉横解,青筋显露,瘀停脉络,久而化热;或过度负重等耗损正气,气滞血瘀,湿雍与下,化热内腐;或每因外伤、湿疹、虫咬或接触某些物质而诱发;或平素素有湿热未除而积蓄,以致湿热下注等,基本病机为湿和瘀,但其本为虚。 

1、 湿热下注型:

    疮面色暗,肢体溃疡周围红肿、疼痛、皮肤灼热、浓汁粘稠,秽臭难闻,常伴有湿疹,痛痒时作,甚至恶寒发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宜清热利湿,和营消肿。 

2、脾虚湿盛型:

    病程日久,疮面色暗,黄水侵润,患肢浮肿,纳食腹胀,便溏,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沉无力。
    治宜健脾祛湿,消肿生肌。 

3、气虚血瘀型:

    溃烂经年,腐肉已脱,起白色厚边,疮面肉色苍白,四周肤色暗黑,板滞木硬。舌淡紫,苔白腻,脉细涩。
   治宜益气活血、祛瘀生新。

二、西医 中医治疗下肢静脉溃疡


    西医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对于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控制并发症;严重感染者应根据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积极改善下肢静脉淤血,促进血液的回流。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应用弹力绷带或穿循序减压弹力袜,以减轻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引起的下肢肿胀,促进创面愈合;做好局部清创处理。
    目前有很多药物对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愈合有促进作用,尤其是一些中药制剂。

   临床上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症引起的溃疡,治疗宜内服清热解毒、祛湿通络、扶正生机的药物来改善血液循环,消退炎症。

  对于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以致使血栓滋长和繁衍,进而血栓再管化,造成静脉瓣膜破坏和交通支功能不全,而使小腿肿胀、胀痛、浅静脉扩张、足靴区色素沉着、硬结、搔痒,以致形成顽固性溃疡者,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使血液回流通畅,减轻下肢肿胀及静脉高压,是促使溃疡愈合的关键所在。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是一种有效的、可靠的、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

这是雷小明教授的个人网站 今天刚刚开通。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雷小明教授的个人的工作生活以及公益活动,还有对于周围血管病及各种疾病的见解和想法。

感谢各位朋友的访问,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电话:13513312206

工信部备案号:冀ICP备16020441号-1

医学观点

奇迹病例

特殊病例

行医经历

微信关注